泉港区总医院:“府院共建”联合办医模式开启“泉港模式”!

今年,泉州市出台《泉州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医疗资源总量扩容、打造高质量临床重点专科群等重点任务。4月14日,泉州举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大会。“高质量发展”是泉州医疗系统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为营造氛围,寻找泉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由泉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中国网海峡频道承办推出“泉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院长访谈”主题宣传,以“院长访谈”形式聚焦各大公立医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梳理总结“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泉州经验”。

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闽南医院-泉州市泉港区医院医联体
(现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泉港总医院) 
受访者供图
为朝着建设高质量三级医院的目标奋力奔跑,“近年来,在泉港区委、区政府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府院共建’联合办医模式下,泉港总医院以党建为引领,以精益化管理为抓手,以重人才、重学科、重服务为导向,全体干部职工树牢命运共同体意识,锁定探索和打造2.0版‘府院共建’新模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泉港总医院院长郑炜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泉港总医院院长 郑炜

向管理要效益  激发改革新动能

“‘在抗疫中建设,在逆境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进’,这是自担任院长以来,我对这个医院体会最深的三句话!”作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派泉港区医联体院长,郑炜感慨道。

郑炜原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在其担任医联体学科主任两年后,于2020年8月以年薪制受聘为泉港区医联体院长。同年,由泉港区医院牵头,整合泉港区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及7个镇卫生院,组建医疗卫生共同体——泉州市泉港区总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泉港总医院,打造2.0版“府院共建”模式泉港医共体。

依托福建医科大学平台,“福建省队列研究泉州基地”“福建医科大学消化道恶性肿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泉州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肿瘤闽南中心”落户泉港总医院 受访者供图

如何立足总医院高质量发展,争创三级医院?如何统筹好总医院“做大蛋糕”与各院区“分好蛋糕”之间的关系?郑炜一言以蔽之:“何以解忧?惟有改革!”而“向技术要效益转变为向精益化管理要效益”成为了改革的方向。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高质量发展成为医院发展的核心要务。泉港总医院紧随绩效考核指挥棒,转观念、强管理、谋创新,内部挖潜力,外部强拓展。

对内,医院以三风建设“伤筋动骨”,推动发展“脱胎换骨”的决心改作风强执行,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队伍。

通过开展院领导、行政中层干部“走出门、沉下去”为临床一线排忧解难项目,开设《关于医院发展——我的部门有话说》讲堂、成立医院常态化工作联合巡查小组、重点工作项目“挂牌督办”、重点岗位人员廉政风险排查、优化中层干部会精神传达方式打通“中梗阻”、加强中层干部季度考评等举措,进一步树立“干”字当头、“实”字为要的工作作风,让工作不挂空挡,让承诺不放空炮,着力提升中层干部及行政人员的行政素养和执行力。

疫情常态化期间,医院以创三级医院为目标,引进艾力彼星级医院标准化管理现场培训项目,从制度约束向机制形成和文化引领转变,加快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在医院管理过程中,成本管理是重中之重,也是决定医院发展前景的基础。如何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就在于医院的成本管理。”郑炜说,为了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医院的续航能力,医院印发《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将全年支出额度细分至各职能部门,并具体到可列支的费用类型、以及支出上限,形成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同时,将成本控制指标纳入绩效管理体系,并在中层干部会上通报药、耗占比等重点成本指标控制情况,督促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观念,加强全成本管理。另外通过预算管理系统确保预算执行的刚性,促进全院实现年度成本控制目标。

对外,医院与泉州市医保局顺利签订《基本医疗保障基金总额打包支付管理协议》,并作为福建省第三批DRG收付费改革试点医院中唯一一家二级公立医院实行DRG收付费政策,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医共体医疗服务模式,在推动分级诊疗落地的同时,推动医院各系统综合性变革,实现医保结余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正向红利。

医联体打造由省附一医院专家领衔的“名医工作站”,根据联合办医协议,每年下派20余位副高及以上职称专家常驻医联体进行帮扶 受访者供图

重人才固根基  强化发展之本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基,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遇到的瓶颈是缺人才、留才难。泉港区虽然作为泉州市的一个辖区,但是距市中心有1个小时的车程,地处偏远,多数人才选择留在省、市发展,因此人才难招也难留。”郑炜解释道,“虽然原因各异,但是缺人才、留才难不仅仅是基层医院,也是多数大医院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医院采取“培养本地专家 下派专家帮扶 紧缺专业人才引进”的策略,重点培养本地人才,强化发展之本。

为此,医院对全院中层干部进行了新一轮的选拔和任命,并设立业务主管职位,不拘一格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业务骨干参与到本部门行政管理,补充了许多年轻的新鲜血液,为培养后备人才梯队夯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优化医联体“双科主任”管理模式,选拔具有临床行政管理经验、熟练掌握各项政策方向、群众基础良好的本地人才担任科室行政主任,负责行政管理;附一医院长期派驻的10余位副高及以上专家担任学科正副主任,负责对应学科的发展规划、临床人才培养与临床技术、业务水平提升工作。优化版的“学科带头人 行政主任制”让本地科主任更加专注于科室的日常管理,保证科室发展政策的延续性,同时让附一下派专家能够腾出手,有更多的精力提升科室医疗技术,促进医联体薄弱学科建设,满足患者诊疗需求。

在“府院共建”模式下,泉港医联体推行“名医师带徒”培养模式,由附一专家带领泉港本地医生进行门诊、手术,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受访者供图

在普通医生层面,推行名医“师带徒”模式,实现本地年轻医师与附一下派专家一同坐诊、查房、手术,有针对性地提升医联体临床诊疗技术与水平。对轮派附一医院进修及规范化培训的人员,负责学习龙头医院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逐步形成了成熟的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新机制。

“每一批下派的学科主任对当地医生来说都是宝贵资源,他们对医联体的水平和能力知根知底,返回本部后,继续担任‘桥梁’角色,负责远程会诊、疑难危重手术、学术讲座、义诊等活动,在分级诊疗方面也起到独特的‘桥梁’作用。”郑炜说。

在紧缺专业人才引进方面,医联体以省附一高水平三甲医院优质资源为依托,根据泉港区“涌泉”人才政策以及医联体合作协议框架精神,通过柔性引才政策引进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专家及附一各学科专家,建立了医学检验联盟、耳鼻喉科联盟、血透肾内联盟、胸外团队、疼痛团队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为留住、稳定人才,医院积极落实紧缺急需及薄弱学科医护人员待遇,并对入职5年内的低年资临床医师给予适当补贴,当然医疗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仍需久久为功并得到各级政府持续不断地政策支持。”郑炜表示。

医院着力提升重症救治能力,开放ICU床位27张,为泉港重症患者保驾护航 受访者供图

重学科强技术  提升医疗救治水平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学科是关键。自2016年府院联合办医以来,泉港医联体不断重视学科发展工作,借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级优质医疗平台,泉港区医联体实现了医疗服务同质化。

其中,普外科在前期脱颖而出,在时任学科主任郑炜的带领下,于2020年入选“福建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实现零的突破。全院各项新技术新项目也呈现井喷状态。经统计,六年来,泉港区医联体住院病人三四级手术率由2016年的7.33%上升至2022年的64.04%,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1项,填补了泉港区内医疗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医疗救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为更加符合创“三级”医院要求,医联体拟定到2025年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目标:在原有基础上,2024年普外科建成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再遴选出综合发展能力最好的4-5个临床重点专科,计划2023年报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骨科成为福建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候选单位。

“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优化附一帮扶方式,在原有附一下派专家的基础上,增加了专科联盟、定期名医会诊、垂直管理、名医工作室团队等模式,进一步深化合作方案。”郑炜介绍,另外,依托福建省队列研究泉州基地平台及福建医科大学科研团队力量,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联合开展泉港区慢病管理项目,补齐泉州地区消化道肿瘤科研、预防、综合治疗的短板,推动泉州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和医疗健康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一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CACA指南中国行(结肠癌、肛管癌指南巡讲活动)首次由泉港区医联体普外科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亲自为大会致辞,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丁克峰教授致辞并授课,为国内肿瘤学界的知名专家教授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借此机会让全国的专家学者认识泉港、了解泉港。

“下一步,我院将继续发挥区域医院龙头作用,通过建设临床服务‘五大中心’(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建强急诊急救‘五大中心’(胸痛、卒中、创伤、呼吸以及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以及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六大中心’(检验、影像、超声、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提升医院整体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与基层卫生机构之间建立高质量双向转诊模式,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区域内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镇村解决的目标。”郑炜院长表示。


来源丨中国网


点赞(74)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