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凝聚奋斗伟力 奏响时代强音

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篇篇紧扣中心工作的主题报道,让泉港频频“出圈”,将泉港好故事传播得更广、好声音传播得更远;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将“文化大餐”送到群众身边……

近年来,泉港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坚持守正创新、凝心铸魂,聚力争优、争先、争效,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为加快实施“三城建设”,推动泉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精神力量。


坚定“主心骨”

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出特色、“研”到深处、“声”入人心?泉港在理论武装工作的广度、深度、力度上下功夫,奏响了建队伍、强内容、重实效的理论武装“三部曲”。
理论学习见行见效。泉港区把“学思想”摆在首位,坚持“学”字当头,紧密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实施“以‘大学习’凝聚思想共识”专项行动。泉港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率先垂范,通过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统一、交流研讨和辅导讲座相结合,引领泉港区各级党组织落实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开展“走在前、作表率、立新功”主题实践、“争学习标兵·创书香机关”主题系列阅读等学习活动,推动泉港区798个党组织、1.6万多名党员深学细悟,争当理论武装“优等生”。


在南埔镇惠屿岛,一场篝火派对促进泉港籍青商联谊同心


招商推介会现场,泉港籍青年企业家代表畅所欲言


理论宣讲入脑入心。围绕党的二十大、主题教育等重大主题,整合优化业余讲师团、乡村讲师团,用好渔船渔排、红娘子、劳模工匠、少数民族等16支特色宣讲小分队,持续开展春耕助农、劳模说担当、美丽泉港等“宣讲 助农”“宣讲 文明实践”“宣讲 文艺”活动1000多场次,让理论以可亲可知可感的方式走近群众、触动心灵、激发共鸣。同时举办“福传泉港 同心筑梦”在外青商寿乡行活动,组织赴山东、成都、西安、广州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暨“传播泉港好声音”主题宣讲活动,广泛凝聚“谁不说俺家乡好”思想共识。先后获得2024—2025年福建省“省级理论进基层示范点”“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基层理论宣讲创新项目、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泉州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等荣誉。


在泉港网等开设“党的二十大精神每日一学”“争优 争先 争效”等学习专栏


理论宣传广泛深入。坚持用正面舆论助推科学理论的传播,在“福传泉港”微信公众号、泉港网开设“党的二十大精神每日一学”“每日金句”“争优 争先 争效”等学习专栏,用学习“云阵地”不断增强理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唱响党的好声音、泉港好声音,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用好“主阵地”

文化成果普惠共享


第二届“灯耀泉港”元宵花灯展


“福船故里·海丝扬帆”福船文化节启动仪式

“福船故里·海丝扬帆”福船文化节,以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形式,让群众身临其境感受福船文化,增强家乡情怀;2023年“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暨泉港区第七届“网络孝文化节”活动,通过孝心美食、圆梦行动、文艺下乡等线上线下活动,全面展现“寿乡福地·山海泉港”形象;2023年“桃岭之上 福寿绵长”文旅嘉年华暨第七届涂岭猪脚美食文化节在红星生态园拉开帷幕,吸引众多游客慕名打卡、品鉴互动……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驱动力。近年来,泉港区以文兴城,厚植文化根脉,围绕“寿乡福地 山海泉港”主题,持续擦亮“福传泉港”等文化品牌,一场场文化大戏精彩上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文化产品百花齐放。泉港区坚持与时代同频,组织采风团深入祖国西部拍摄完成纪录片《风自海边来——西部大地上的泉港人》;深挖文化底蕴,编印推出《福建乡土》泉港专刊,联合中国邮政集团泉州分公司设计制作“福传泉港”个性化邮票……让文化之花在时代沃土上绽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传承中国》栏目组拍摄水密隔舱福船非遗制作技艺


特色文化声名远播。协助CCTV—9《如果国宝会说话》栏目组、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传承中国》栏目组拍摄泉港水密隔舱福船非遗制作技艺,全力打响泉港福船文化品牌;与央视、香港卫视分别联合策划并重磅推出《年的味道》《寿乡密码泉港篇》两部专题纪录片,海内外点击量破百万;借力2023海丝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览会(宁波)等会展活动,推动泉港特色福船文化、海丝文化“走出去”。


“从心启航·长寿泉港”文旅嘉年华活动现场


泉港首届啤酒节吸引众多消费者体验


文化产业提质升级。以福船、福盐、海港等文化建设为牵引,泉港区加强古船模、螺钿、盐雕等文创产品研发,举办“中国长寿之乡”泉港文旅嘉年华、啤酒文化节等系列促文旅活动,邀请“文旅推介官”制作系列新媒体推介作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激活泉港文体旅融合IP。去年“五一”假日共接待游客逾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0.69亿元;中秋国庆假期共接待游客约2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2.36亿元。


唱响“主旋律”

舆论引导出圈出彩


纸上波澜,记录历史精彩;笔底春秋,助推时代发展。近年来,泉港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凝心聚力谋新篇,守正创新开新局,不断加强主题策划,建强融媒矩阵,提升传播水平,擦亮外宣品牌,持续唱响泉港好声音,让“泉港是美丽家乡”更抵人心。


服务大局,主题宣传澎湃有力。紧扣“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和“突破提升年”行动,泉港区新闻宣传战线工作者深入践行“走转改”,在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察实情、创精品。去年以来,累计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刊(转)发泉港新闻1500多篇,其中,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央级媒体刊发报道300多篇。




融合发展,舆论阵地巩固壮大。泉港区持续深化广播电视、网站、“两微一端”等平台融合,推动“策、采、编、发、评”生产流程进一步集成和优化,持续推动媒体从“相加”到“相融”再到“深融”,主流媒体全面挺进主战场。泉港区委报道组连续三年获评福建日报社“优秀报道组”,林弘梫连续三年获评福建日报社“十佳通讯员”;泉港区融媒体中心荣获全省优秀县级融媒体中心二等奖。


“书香泉港  全民阅读”宣传教育活动


延伸触角,宣传教育有声有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护苗”工作站等平台,泉港区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书香泉港 全民阅读”“红色记忆”研学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100多场,持续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涂岭镇获评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典型经验做法在中国扫黄打非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刊发。

创新引领,舆论引导平稳有序。统筹推进网络应急指挥中心、网络人士联络站阵地建设,打造“圈层化”网络综合治理“泉港模式”,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中宣部《2021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教材,泉港区也作为全省唯一的县区代表在全省网信办主任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弘扬“正能量”

文明新风持久润泽


“你好,请牵好孩子的手,过马路要慢点……”“绿灯还没亮,请遵守交通规则”……”早晚出行高峰期,在泉港区各主干道路口,总能看见一个个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出现在交通劝导一线,对行人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阻,并向行人宣传文明出行、交通安全等相关知识。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也是城市的内在气质。近年来,泉港区持续推动全域文明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导向,结合榜样引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使文明理念浸润群众日常行为。



前黄镇凤山村村民庄美珍入选第八届福建省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


好人好事不断涌现。通过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和道德模范进基层巡讲巡演活动,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慰问帮扶活动,进一步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去年以来,泉港区2人入选福建省道德模范,入选人数位居全市首位,3人入选泉州市道德模范,1人入选“福建好人榜”,1人入围“中国好人”。


2023年“寿乡福地·山海泉港”青年职工集体婚礼活动中,新郎新娘携手跨马鞍


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围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泉港区印发《2023年度移风易俗工作清单》,在“婚事新办、喜事俭办、丧事简办、佛事少办、迷信事不办”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宣讲、培训等方式,深入村(居)镇(街道)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推动形成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去年以来,成功举办2023年“寿乡福地·山海泉港”青年职工集体婚礼活动,开展宣讲13场次、培训17场次,发放移风易俗应知应会宣传单2.1万余份,受益群众5.3万多人次。



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精心打造“505”微心愿、“我为老区添书香”“百善孝为先”“爱进万家”“红话筒”等一批主题鲜明、群众欢迎的具有泉港特色和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理论宣讲:海上渔船新阵地》项目被推荐参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项目”,《“505”微公益创建救助新模式》项目分别荣获2023年泉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铜奖。


【声明】本文为泉港区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 | 泉州发布
图片 | 林弘梫 洪坤泽 陈 嘉纬 郭菲凡 邱爱民 施惠清


点赞(352)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