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肖春道 摄
人民网记者:
福建是改革开放先行省份,福建人民素有敢拼会赢、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中,福建如何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
赵龙: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亲自领导和推动了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我们擘画了“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四个更大”重要要求,为福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爱拼会赢、勤劳勇敢的福建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用自己的双手把一个相对落后的省份变成了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对外交往密切的有福之地。2023年全省经济总量达5.43万亿元,居全国第八位;人均GDP达13万元,居全国第四位。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福建今天的发展和成绩得益于改革开放,未来的前途和希望也一定要靠改革开放。我们将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作为根本动力和源泉,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取得更大突破。
一是打好改革“组合拳”。
二是用好开放“大平台”。
三是走好闽台“融合路”。
人民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福建的路线图是什么?
赵龙:
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的改革开放史,实际上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从而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文明步入新阶段,迫切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引领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洞察力,从强国之路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生产力发展的前进方向,明确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理念,作出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我国竞争新优势和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大部署,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我们将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紧紧抓住创新这一特点、质优这一关键、先进生产力这一本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加快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和质变,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竞争新优势。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二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人民网记者:
去年,福建发布了全国首份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今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打造县域重点产业链,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省里又在宁德召开了全省现场会,进行部署推动。福建的县域产业链要怎么走出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赵龙: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县域经济靠什么发展?从我们福建的实践来看,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产业。这些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推进错位发展,把县域重点产业链做大起来、强起来、优起来,努力把一片叶、一根竹、一张纸、一双鞋、一块玻璃、一组电池等做到极致,品牌效应逐渐凸显,形成了“世界夹克之都”“中国鞋都”“锂电之都”等等,走出了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我们也清醒看到,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地方产业链存在缺失环节,有的地方缺少能够发挥支撑引领作用的“链主”企业,有的地方产业存在同质化现象,等等。下一步,福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之以恒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
二是坚持龙头带动。
三是坚持梯次培育。
四是坚持底线红线。
五是坚持同向发力。
六是坚持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