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10月15日刊登了该报记者陈淑华的报道,报道以时间为轴,为我们回顾了国道228线(沿海大通道)的建设过程。细读此文不仅感慨,泉港坦途多不易,今日风景吾辈当珍惜。
2003年5月
国道228线泉港段(也称沿海大通道)启动建设。区领导分片督战,各部门抽调人员,协同沿线乡镇(街道)、村委会安征迁。道路全线分成20个标段,区交通局所有工程人员长驻工地,推动标段设计、征迁工作成熟一个、开建一个。其间,区政府邀请很多工程建设部门和大专院校教授专家,就海岸线生态保护和施工技术问题进行论证和深入探讨。
至2004年底
20个标段全面开工时,每天都有数百辆挖掘机、土方车在工地“白加黑”忙碌施工。后龙镇上西村海边,在200多栋民房征迁搬空后,施工队伍将民房所在的山头从中间铲开,一步步变成坦途。
2008年通车
后龙镇割山村海滩上,施工队先抛砂石三四米深,再填筑近7米高土方,形成下宽100米、上宽40米的梯形路基;界山镇下朱尾山上,施工队一层层实施爆破、挖掘,前后“炸”了两年多,终于让近60米高的山头变成平路……经过夜以继日施工建设,国道于2008年得以通车。
2010年以来
泉州市公路中心泉港分中心做好日常管养之余,不断争取资金,分期完善了国道228线沿途水沟增建。今年以来,率先完成了国道228线山腰盐场段长1公里多的路面予以白改黑,明年将实施界山段长2公里多的路面沥青化改造,不断提升道路的行车舒适度。
为满足路域沿线石化产业发展,泉港区还规划了 国道228线泉港区界山东张至山腰普安段,待该改线段建成通车后,将替换现国道228线泉港石化园区段,进一步满足了石化园区生产建设需求,同时更好地保障国道通行安全,提升通行效率。
编 辑 | 刘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