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全球视频媒体论坛国际媒体泉州调研行中,“老外”们夸赞泉州美食的短视频在海内外广泛流传。其中一个视频里,瑙鲁共和国国家电台台长戈林·戴克用刚学会的闽南语夸“面线糊,好呷”,引来阵阵掌声,接着她用英语介绍了面线糊的吃法,对泉州美食的喜爱之情溢出屏幕。
泉州菜山海融合,兼收并蓄,是泉州文化的精粹表达,也是泉州人舌尖上的乡愁记忆。作为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为刺桐城带来了海外百味,泉州味道也随着950万泉州籍华侨华人的脚步走向全世界。近年来,泉州文旅热度不减,像戈林·戴克这样喜爱泉州美食的“老外”越来越多,如何帮助他们品味地道“舌尖上的泉州”?由黎明职业大学牵头起草的《泉州地方特色美食英文译写规范》市地方标准日前顺利通过审查并正式发布,这是泉州美食英文名称译写规范的首次成果,将助力泉州申创“世界美食之都”,也有利于泉州美食加速国际化进程。
此次收录的特色美食,囊括了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小吃制作技艺相关代表性小吃、各县(市、区)特色美食以及《泉州宴》大众版中的美食。该标准规定了泉州地方特色美食译写的术语、定义、原则、规则等内容,为独具特色的泉州美食形成了可参考借鉴的英文表述。
在烹饪方式上,该标准列举了泉州地方特色美食中常用的炣、煠、封、卤、炕等烹饪方式的英文表述。比如,泉州老百姓家中常见的、用少量酱油水煮的炣,英文表述为simmer... in soy sauce;炕,一种用小火煮的烹饪方式,翻译为stew in gravy。
在具体美食的表述上,采用不同的译写方式,力求较为准确地展现泉州地方特色美食基本要素的同时,更易于被国际友人理解和接受。
以食材为主进行译写。例如,酸菜面译为Noodles with Pickled Vegetables,蒜蓉酱油醋小章鱼译为Marbled Octopus with Garlic,Soy and Vinegar Dip,醋花生米译为Fried Peanuts in Vinegar,猪血汤译为Pork Blood-tofu Soup,青瓜鱼片汤译为Sliced Fish Soup with Cucumber。
以烹制方式为主进行译写。卤猪脚译为Braised Pork Trotters,肉粕译为Fried Fatback,葱烧排骨译为Braised Pork Ribs with Scallions,咖喱牛排译为Braised Beef Ribs with Curry,炣杂鱼译为Simmered Fish Mix in Soy Sauce。
通过美食的形状、口味、口感进行译写。比如,甜粿译为Sweet Rice Cake,信杯饼译作Heart-shaped Fortune Cake。
根据盛用美食的器皿进行译写。碗糕译为Bowl Rice Cake。
文化内涵丰富的美食名称,译写时直接用该美食名称的普通话拼音,或在其后标注烹制方式与食材、必要的文化典故等英文注释。比如,元宵圆译作Yuanxiao Ball [sweet rice ball]。
此外,还有根据地名的译写。比如崇武鱼卷译为Chongwu Fish Roll。
广大的美食爱好者可以登录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查看更多泉州美食的英文译写,还可根据译名规则为更多的泉州美食进行译名,让泉州每一道美食都名扬四海。
以美食为桥梁,泉州与世界的交流交往由来已久。作为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有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海外百味,泉州味道也随着950万泉州籍华侨华人的脚步走向全世界。
闽南语随着闽南人进入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许多泉州美食的闽南语词汇被当地语言或其他当地使用广泛的语言所吸收。比如,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英语中,面线称作misua或mee sua,直接借用了闽南语词。这两个词在东南亚流传已久且传播广泛。因此,此次标准沿用了其原有英文译名,面线糊就译为Misua Soup 或 Mee Sua Soup。
一些已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接受的译写中国美食名称的英语词汇,比如英语中的tofu(豆腐),呈现了食物的形态。猪血的英文也被形象地翻译为pork blood-tofu。
美食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不仅要能准确描述食物本身,更要蕴含泉州美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起草小组对每一个词汇、每一个句子进行仔细推敲和琢磨,力求用词精准、表达流畅,符合中文、闽南语和英语表达规范语言要求,彰显地道语言和对泉州饮食文化的自信。
地方特色菜名的译写规范,可以激发外国人主动接触汉语发音和深厚的中国文化,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作为泉州地方特色美食英文译写的首次探索,泉州地方特色美食英文名有望在未来生活场景的频繁运用中不断优化,让全世界看得懂、听得懂泉州美食,让泉州特色美食为全世界更多人所了解。
来 源 | 泉州通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