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徐徐引丹桂,九九重阳展家风。她们,跨越一个世纪;她们,携一百年风雨。一路走来,她们,不畏艰难困苦,在民族解放、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阶段,奉献了作为女性的青春和力量,也见证了祖国不断发展、壮大。她们是泉港一个时代的美丽符号,喜着红衣,人们亲切地称为“红衣妈妈”。如今,人生满百,苦尽甘来,家和孝道是她们留给我们的时代印记。重阳节来临之际,泉港区妇联联合区职业女性联谊会精心策划推出《光阴的故事•她们的岁月》系列报道。
该系列讲述泉港区女性百岁老人的平凡故事,传播孝道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一
这天,郑珍娘的家里来了客人,是孙子的朋友,还带着一个小女孩来。午饭时间,一家人和客人其乐融融地吃着饭。你一言我一语,甚是热闹。
等饭吃得差不多了,客人家的小女孩先吃饱,准备起桌了。这时,郑珍娘突然说道:
“孩子,要把碗里的饭吃干净”。
“不吃,饱了”。
“奶奶,没事,不吃倒了就是”
孙子解围道。
郑珍娘没有说话,把那小女孩的碗拿了过来,仔细把每粒米粒用筷子拨在一起,然后一口吃掉。
“正儿”
郑珍娘吃完那口饭,叫着自己的孙子。
“奶奶这样做,是不是给你丢人了”。
“没有,他是我的好朋友,来之前我已经跟她说了”。
“那就好”
郑珍娘松了一口气。转过头对客人说:
“不好意思,老毛病了”。
客人也不以为意,笑着说:
“奶奶,您为什么说这是老毛病了”。
郑珍娘不言语,客人尴尬地笑了笑。孙子打算找个话题应付过去。这时郑珍娘开口了: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二
我生活的那个年代,物资是极其匮乏的,别说是米了,有米糠吃就算不错了。那个时候,能吃上一顿米,那一定是过年了。
父母生了三个孩子,我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姐姐,上面有一个弟弟。我这个弟弟那时候小,特别调皮,上山掏鸟窝,下海抓螃蟹,哪样他都没落下。可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弟弟。
那年,峰尾镇闹了场大饥荒,家里什么吃的都没剩下了。连山上的鸟都少了很多,海里能吃的抓来都拿去卖钱,但还是养不活一家子。
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弟弟不小心把一块地瓜干掉地上了,母亲二话不说捡起来吹一吹,就往嘴里塞。边吃边跟我们姐弟说:
“现在没吃的,什么都不能浪费掉”。
看着母亲认真地脸,我那时候觉得,食物对一个家庭是多么的重要。
三
往后的很多年里,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一直没有得到什么大的改善,吃了上顿没下顿那是常有的事。
有一天,父亲出海捕鱼,也是运气好,碰上了鱼群,回来后,他高兴坏了,拿出刚卖出的鱼换来的大洋交给我,让我去镇上买2斤米。
弟弟在旁边听到父亲这么说,高兴地说要和我一起去。
到了镇上,我先是去米铺里买了两斤米。竟然还剩下些钱,弟弟嘴馋,盯着隔壁摆摊的糖水直流口水。
于是我跟弟弟说,去喝一碗吧,弟弟高兴坏了。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他把碗添得干干净净地样子。
回来的路上,我和弟弟一直在想着晚上的大白米饭。走了一天,能吃上一口白米饭,在那个时候,是多幸福的一件事。
四
可刚回到家里。弟弟就停在了门口,怎么也不肯进来。我催促着他快些进来,他才支支吾吾说,他把那两斤大米弄丢了。
我当时细想了一下,买完米后,弟弟为了帮我,很乖巧的把米拿在了自己手上,然后我们去喝了糖水。
我告诉弟弟别紧张,应该在糖水铺子那。于是我们俩急匆匆地原路跑回去。可到了铺子门口,发现人家早就收摊了。我想,两个人都在这等着也不是办法,就让弟弟先回去,我打算自己在这等。弟弟不肯,他说,也许隔壁家的人知道那个人的住址也说不定。我想也是,试探性地问着,隔壁铺子的老板还真知道。
弟弟打听到了地址,让我在这里等着,他去看一看。我当时想,弟弟去的地方也不远,我在这边等着,说不定糖水摊的老板又回来了。想着也就答应了。
五
到了晚上八点多了,弟弟还不见回来,我那时候开始着急了。往弟弟去的方向一路找去,可是连个人影都没看到。
我那时候都急哭了,一路上边哭边喊着弟弟的名字,心里多希望他在某处能应我一声。
我在路上往返了很多趟,就是没找到弟弟,当时我心想,如果找不到了,那我不回去了。米弄丢了,还把弟弟也弄丢了,说什么都不好跟家人交代。
我就一路上哭着,越哭越觉得累,不知不觉就在路边睡着了。这时候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下意思的抬起头,以为是弟弟找到我了。定眼一看,才发现是父母亲。
他们焦急地问我怎么了,买个米一天都不回来。因为担心,他们自己就出来找了。
六
我看到父亲,哭着跑到他怀里,边哭边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父亲拍了拍我的头安慰我没事,大家一起找。
于是我们三个人就沿着路分散开来找,可找到凌晨一点多,仍不见弟弟的踪迹。这时母亲也急哭了。
母亲是个坚强的女人,我印象中,她没在我们面前哭过。在家里,她需要照顾我们,还要照顾已经九十几岁的婆婆。从她嫁过来,就尽心尽力地照顾着一家子,哪怕穷点、累点,她都没有怨言,有好吃的,她是老人一半,孩子一半,而母亲和父亲在看着我们吃的时候,总会欣慰地笑着。
母亲常说:
“老人是宝,孩子也是宝,我这辈子没什么用,能把你们照顾好,是我最大的愿望”。
母亲还说:
“做人,要上对起天,下对得起地,生活越好,就越不能忘本”。
我那时候小,其实对于母亲的说也是一知半解。但我对母亲的勤俭持家是记忆犹新,我记忆里,我们家从来没有剩菜剩饭。
其实,煮饭哪有一个准的,有时候多,有时少,但母亲坚决不浪费一粒粮食。
七
到了早上七点多。终于有人在峰尾海岸边一处废旧的船舱里找到了卷缩成一团的弟弟。发现他时,他怀里一直抱着那两斤大米。父亲尝试着把弟弟怀里的大米取出来,可越是用劲,弟弟抱的越紧。
后来,村里的土医生过来看了一下,说应该什么大碍,只是受了些风寒。要知道,那可是2月的峰尾,冷风吹得刺骨。
到了晚上,弟弟才逐渐醒过来,看着一家人围坐他旁边,他抿了抿已经有些干裂的嘴巴说道:
“姐,对不起”。
我那时候听到这句话,就哭了出来。边哭边说:
“傻瓜,人没事就好,米没了咱们再买”,
“姐,爹,娘,以后我不调皮了,我也不乱浪费粮食了”。
那是第一次,我们一家人一起哭了。
后来,母亲很奢侈的把那两斤大米全部煮了,她说她高兴,高兴自己孩子找到了……
八
客人和孙子安静地听郑珍娘讲完故事,眼睛都湿润了。
期间,客人的孩子默默地坐回桌上,看到桌上还掉着些米粒,便一粒一粒地捡起来放进嘴里。
“我都103岁了,能吃一天是赚一天,可是,我一看到浪费粮食,就会想到我弟弟”
郑珍娘眼眸湿润着继续说着:
“这辈子,没给子孙留点什么,我想,至少教会他们不要浪费,也是留给他们的一点遗产吧”。
晚安泉港 荣誉出品
配图来源 | 泉港尚游摄影俱乐部
文 | 土豆花生 后期 | 墨翔
晚安泉港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