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平:把握定纷止争“点线面”,画好人民调解“同心圆”

  中新网福建新闻2月28日电(蔡津山 郑慧颖)近年来,泉港法院着力健全多元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和立体化诉讼服务体系,始终将人民调解挺在诉讼立案的“前头”,贯穿案件流程的“里头”,守好落实执行的“后头”,推动全流程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现年73岁的“老林”——林佳平,从事基层农村工作30余年,曾担任村委会主任20年,2003年9月离岗后,他加入到人民调解员的队伍中,作为泉港法院的特邀调解员,他成为发挥诉前调解“第一道防线”的重要力量。近二十年来,林佳平共调解纠纷1000余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7%,获评福建省一级人民调解员……

  不忘为民初心“出发点”,定好最优“圆心”

  “我是一名有三十余年党龄的老党员了,至今还清晰记得入党时对着党旗许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这九个字一直记在心上,所以要坚持为党和人民多做些事”。说起自己入党经历,林佳平颇感自豪。2003年从村委会离岗后,林佳平坚持离岗不离队,以一名人民调解员的身份继续奋战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一干又是近二十年。

  在自己调解的众多案件中,林佳平对一起身体权纠纷记忆犹新。

  2018年的一天,南埔镇调解超市的门口聚集了大量群众,双方恶意相向,矛盾持续升级。陈某与邻居林某因琐事发生口角后晕倒,送医救治后仍未恢复意识,经医生诊断为脑溢血。陈某家属认为,林某与陈某争吵系陈某发病诱因,林某存在重大过错,应承担赔偿责任。林某则认为陈某发病系其自身原因引起,与其无关。林佳平了解事情的原委后,立刻采取分开化解、分别沟通的方式,邀请南埔法庭派驻调解超市的法官参与调解指导,为双方当事人梳理问题、讲解法律知识。经过2个小时的释法说理,双方从各执一词到互相谅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派驻法官也依据当事人的申请当场对双方达成的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至此,一起闹得不可开交的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很多纠纷都来源于一些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但是这些不起眼的矛盾就像‘定时炸弹’,不及时化解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林佳平,不仅将法院作为其投身调解工作的阵地,“佳平人民调解工作室”“佳平党员服务站”“南埔镇调解超市”的每个角落也都映射着他发光发热的身影,他就像定在罗盘上指针,孜孜不倦地绕着人民调解的“圆心”往前走,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诉讼前端。

  用好智慧法院“新手段”,划出最长“半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跨域案件层出不穷,司法需求持续攀升。作为老调解员的林佳平,从最初对在线调解的无从下手,到如今变身应对自如的“熟练工”,其中也经历了一番波折。

  庄某系某公司保洁员,2021年初,庄某在工作时受伤。事故发生后,公司垫付医疗费等共计19万余元。出院后,庄某提出工伤赔偿,但双方就赔偿款标准、责任划分等问题存在较大分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接到调解需求后,林佳平第一时间准备实地走访了解案情,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已然无法支撑其长时间坐车奔波,林佳平为此格外焦急。尤其当得知庄某家人均是残疾人,庄某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也失去了经济收入,林佳平更加坐不住了,遂主动向法院干警求教,学习使用“微信视频”和人民调解等线上平台。终于,在一次次地反复练习中逐渐熟练,成功组织双方当事人通过线上平台“面对面”调解,并在线达成了调解协议,赢得了法官和当事人的认可和赞扬。

  “网上调解是解决矛盾纠纷的一个重要途径,也为当事人多提供了一条解决纠纷的渠道,心怀公仆情,维护和谐稳定需有识,作为人民调解员,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能让这把‘利器’在我们手里生了锈、钝了刃”。多年来,林佳平始终坚持边学边干,虚心请教,以“不服老”的心态努力提升调解质效。除了利用业余时间读书、收看《今日说法》等栏目,提高调解理论水平和技巧,拓宽自身知识“半径”,还主动探索在线调解平台操作技巧,通过“智慧法院”等新手段开展诉前调解,打破时空限制,拉长调解手段“半径”,努力践行着“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拓展博采众长“覆盖圈”,铺开最佳“横截面”

  2017年,全国化工园区拆迁规模最大的泉港石化工业区安全控制区项目启动,涉迁人口超5万人。随着项目不断推进,征地拆迁村的土地纠纷、财产纠纷和不动产纠纷等各类矛盾不断显现,共有物分割、分家析产、相邻纠纷等案件连续4年呈上升趋势。

  2019年,有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家肖某向林佳平求助。肖某建置的老房屋被政府征迁,登记在同一户籍地的多名当事人作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均被纳入动迁人员。肖某作为户主签订拆迁补偿协议书后,领取了该房屋所有的征迁补偿款,但家庭成员众多,各方就补偿款的分配协商无果,僵持不下。面对充满裂痕的家庭关系和异常坚决的当事人,林佳平决定兵分多路。一方面带案下沉,到各方当事人家中,泡上热茶,唠起家常,迅速掌握各方矛盾冲突的关键,循序渐进地给当事人做起了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组织当事人面谈,从征迁政策入手,结合乡俗和人情,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推心置腹、苦口婆心地说教,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说服各方当事人以和为贵,顺利将家事矛盾柔情化解在萌芽。

  “因安征迁引起的纠纷,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妥善调处每一起纠纷,既是调解员的职责,也是我们服务群众的有力抓手,看到他们解决纠纷后满脸的幸福和轻松,我感觉到很欣慰,之后更有干劲儿,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做调解工作的原因。”当然,调解工作不能单凭一腔热血,有时更需要精湛的技巧和得力的方法。作为被信任的人员调解员,林佳平总结了不少调解方法和技巧,其中,传唱度最高的当属四言顺口溜,“古言俗语莫嫌弃,巧话家常解心疾。对症下药不偏倚,发挥余热聚合力。”

  “古言俗语”,可谓是林佳平的调解小秘诀。法言法语不够通熟易懂,古话俗语则恰好弥补了这一短板,一句“一千赊不如八百现”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做到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通。“巧话家常”,则是林佳平与当事人拉近关系的小妙招。“聊家常”看似普通,实际上是当事人放下心防、敞开心扉说实情的第一步,只有相互之间建立信任,才能真正了解到纠纷的症结,在潜移默化中释法明理、纾解心结。了解“症结”之后,就是“对症下药”了,找准了矛盾焦点,再权衡双方利益,也就更容易找到化解纠纷的最佳方案。此外,年过古稀的林佳平,不止将自己的晚年精力毅然投入到人民调解工作,还邀请群众基础好、社会威望高的老教师、老党员等退休干部加入其中,共同为社会贡献力量,发挥余热。

  “莫道桑榆晚”,林佳平是不服老的“老将”,也是万千人民调解员的“缩影”,他用近20年的坚守,解千家难事,暖万家心田,为人民调解队伍勾勒出了一幅幅具象生动的情景画。人民调解工作,始于初心,终于热爱。2022年新年伊始,林佳平再次踏上了新时代“基层和事佬”的征程,继续操心着人民群众的大小事,虽然忙碌,但也乐在其中。(完)

点赞(408)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