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泉港解答”!这块硬骨头泉港在全省率先啃下!

  近年来,泉港区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动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加大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泉港区是如何在全省率先“啃”下“校聘”落地难这块硬骨头?一起来了解一下。



  近年来,泉港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投入也逐年增长,但教育质量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同时,教师队伍存在竞争力缺乏、进取心不强等职业倦怠问题。

  如何“破冰”?这就要下大决心、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突破这方面体制机制上的壁垒与瓶颈。2017年7月,泉港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第二批义务教育教师“县(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2018年2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首批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全省率先开始“吃螃蟹”。


  区教育局副局长 郑荣泊:“区管校聘改革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第一方面我们从2015年到2016年,作为区管校聘的第一阶段,称为区管校聘1.0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实现校际交流的常态化和破解‘人编分离’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改革的第二阶段我们重点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方面是实施一项改革的创新举措,就是推行了‘一管理两竞聘三考评’这么一个创新机制,‘一管理’就是设立了‘泉港区教师服务中心’,实现‘单位人’到‘系统人’身份的转变。第二是推行‘两竞聘’,教师工作岗位竞聘和教师技术职称竞聘,这两项竞聘就解决了教师‘做什么’的问题和‘能够得到什么’的问题。‘三考评’就是对学校层面的考评,对校长、书记管理层面的考评,以及对教师层面的考评,这三个层面的考评对整个区管校聘起到综合的辅助作用,相辅相成。”

  而在“县管校聘”改革中,往往容易触动教师的利益,泉港区积极释放“职称激励”和“增量绩效”两项改革红利。


  区教育局副局长 郑荣泊:“在‘职称激励’方面,在2018年6所改革试点校当中,有102位教师得到改革的红利,今年在35所改革试点校中,一共有511位老师能够享受到‘职称激励’的红利。在‘增量绩效’方面,我们去年在6所改革试点校当中共兑现了180万元的‘增量绩效’,预计在2020年全区全面推行改革完之后,会增加1400万左右的‘增量绩效’。”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我区在“区管校聘”方面达到了减员、增效、提质三个目的。


  区教育局副局长 郑荣泊:“截至目前我区共35所改革试点校,在生源回升共2600多人的情况下,我们(教职工)反而实际减员了99人。我们也发现可以达成三个方面看得见的成效,一个是教师从职业倦怠到自发进取的转变,同时学校由原来的应因人设岗,到现在应岗选人的转变,同时实现了城乡师资队伍差异到均衡配置的转变。切实提升教师工作岗位利用率,也确实激发了教师队伍内在的活力,为‘教育强区’的创建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2018年,泉港区选择6所学校作为试点,2019年继续推进第二批改革校29所,达到70.33%,2020年将实现全覆盖。

  区教育局副局长 郑荣泊:“第三个阶段也是我们从2020年开始,进行常态化的长期过程,我们把它称为‘区管校聘’3.0阶段,这是整个‘区管校聘’改革成果的提升,稳步推进的一个阶段,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使得改革成果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


总监制 | 泉港区融媒体中心

点赞(332)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