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工匠】庄秀清:深耕盐田守初心,退而不休燃余热

  盐是百味之首,更被称为“国之大宝”。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盐工,为它奉献了辛劳和汗水。接过父母的担子,盐工庄秀清开始了他制盐的一生。从青丝到白发,庄秀清把他的满腔热爱,洒在了盐田里,而那洁白晶莹的海盐,如同永不褪去的白色印记,记录着他的技艺和辛劳。



  在山腰盐场东海工区,庄秀清带领班组成员正在制盐,阳光洒在他黝黑亮堂的脸庞上,似乎有细盐在闪光。修滩、整池、纳潮、制卤、结晶、采收、堆坨……已经66岁的庄秀清,每天天不亮就和工友们来到盐田里,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制作着,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工。


  山腰盐场东海工区管理员 钟小鹏:“每天早上都要一大早起来,拿着卤水表,每块盐田都要去调试,看一下度数,如果说符合的话,他就马上放过来,制盐晒盐。特别是在七八月份,天气比较炎热,温度在40度了,每天都要下来盐田,每天都是一步一步的去调试它。”


  辛劳的工作或许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露天作业,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除了旺季时节的忙碌,还有面对台风等恶劣天气时的担忧。只要碰到天气变化,庄秀清就会立刻组织班组人员,一起赶往盐场抢收保卤。


  山腰盐场东海工区管理员 钟小鹏:“台风天气,人员都要下来抢修,固定大坨这块,防止台风影响到卤水质量,每天都要驻守在这边。”


  在盐业里,技术无疑是最关键的。而要掌握高水平的制盐技术,无疑需要丰富的制盐经验和智慧。

  在滩晒工艺中,制卤是关键。卤水从一个池子流到另一个池子,盐度从低到高,一直到 25度卤水才能结晶成盐。而庄秀清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把盐场作为他的“试验田”,一遍又遍地试验着,最终研发出了以“细、白、纯、干”的闽盐拳头产品:福盐一品、生态海盐、高端绿标盐、天然优质细白盐等。


  山腰盐场东海工区第三班组组长 庄秀清:“福盐一品在卤水饱和度28度的时候,就要扒盐,一般在两天内就要扒好,旋盐的次数要比较多,就能做出福盐一品。就是工区的主任有提供了这样一个方案,我们共同参考研究出来的。这种盐质量比较好,又白又细,和普通食盐不一样,很漂亮,吃起来有点回甘。”

  不畏烈日,不惧高风。庄秀清带领着班组成员,用智慧和汗水,把海水凝成了晶莹的海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而不休的庄秀清,仍然坚守在滩场生产第一线,给后辈以奋进的力量。


  山腰盐场东海工区管理员 钟小鹏:“特别是在新过来的员工,他能够带好头,手把手教他,如何制卤、复晒。他带班组产量有2000多吨,超过要求指标的30%以上,超出了预期指标。这个产量质量,在我们工区也是排在比较靠前的,数一数二的。”


总监制 | 泉港区融媒体中心

点赞(772)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