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

□本报记者 李向娟 通讯员 庄国辉 林弘梫 刘泽阳


渔排宣讲 刘泽阳 摄


孩子们在学习歌曲《童心向党》的手语。 林弘梫 摄


志愿者在核对即将派送的“505”微心愿物资。林弘梫 摄


锦绣湖全景 庄国辉 摄

  今年以来,泉州市泉港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规定动作不打折,自选动作有特色”。泉港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教育办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员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线上线下齐发力 掀起党史学习热潮

  连日来,位于泉港区前黄镇三朱村的“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八方客流。他们组队来这里参观学习,传承红色精神,践行初心使命。

  1990年建立的“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是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省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纪念碑所在的三朱革命基点村是中共惠安县委(工委)指挥武装斗争的活动中心。当时,党组织在三朱依靠群众,战斗不息,保持了红旗不倒。”当地人士告诉记者,为了弘扬这段革命历史,前黄镇专门成立了一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讲解队,承担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三朱地下交通站旧址、闽中地委会议遗址、三朱红色漫道等红色参观点的讲解。

  今年以来,泉州泉港区创新学习形式,线上线下齐发力,开展特色鲜明的党史学习教育,以“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为代表的省党史学习教育点便是其重要学习载体之一,举办党史讲座、参观展馆、实地追寻……

  学习在先,贵在示范。泉港区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制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深入开展专题学习,引领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推进,带动全区664个基层党组织、1.5万多名党员投入党史学习教育。

  不仅如此,区里还拓展“线上学习阵地”,依托微信公众号、政务网站等,设置“红色故事汇”“献礼建党百年——讲巾帼英雄故事”“党史上的今天”等专题专栏,打造“指尖上”的微课堂。在线下,则依托党委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读书班、阅读会、交流会等形式,让党史学习走深走实。

  “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党史教材。挖掘红色资源,为基层党员和党组织提供学习阵地。”泉港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教育办负责人说,区里着力巩固提升三朱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陈平山红色教育基地、涂岭古驿道红色文化长廊、泉港区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海丝·涂坑”主题党日活动基地等6个参观学习点,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实景体验式教学及现场互动,提供服务和场地。

  如何让特殊党员群体不“流学”,务工也不“误学”?对于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离退休党员等党员群体,泉港区开展“上门送学”“驻点讲学”“云端教学”等,不断扩大学习覆盖面。比如,峰尾镇以“船”为媒,开展“宣讲+文艺”活动,利用渔民入港修整补给间隙,为渔民党员送来流动“海上党课”,重温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

  打造“身边”的红色课堂,让党员在家门口更好地学习。比如,涂岭镇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巩固提升陈平山红色教育基地,以历史风貌修复为出发点,再现革命故事、历史风貌,打造古驿道红色文化长廊。

  此外,泉港举办党史知识竞赛、“看红色电影·学百年党史”红色题材影片展映等活动,组织拍摄制作“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系列短视频,还创作《陈平山》《吴敦仁》《三朱革命斗争》等红色专题片,掀起党史学习的热潮。

  形式多样显特色 宣讲党史见成效

  百年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从百年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只要肯钻研,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事,懂技术会创新,中国工人也一样行;只要我们把自己和职业融为一体,把自身价值和本职岗位紧密相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一样可以使许多棘手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今年泉港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全国劳模、福建省联合石化公司高级技师张肇宏结合自身30年的石化“工龄”,通过三个“匠心逐梦”的成长故事讲述了在党领导下的奋斗轨迹和心得体会。

  张肇宏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带领职工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创新创效的实际行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党员劳模,更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争当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学者和排头兵,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泉州市劳模吴良江走进福建玲珑集团,与一线职工一起学党史、感党恩、话奋斗。

  同时,泉港区还创新方式方法,打造“车间课堂”,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史学习课堂搬到企业一线车间,开展“车间宣讲”,引导广大职工从学习中汲取力量与智慧。

  泉港区组建一支由村支书导师、技术“达人”、管道“医生”等7人组成的劳模党史宣讲队。他们结合各自岗位,以“现身说法”的形式,用身边党史故事、劳模故事激励广大职工奋进新征程,建功“十四五”。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类党史宣讲火热开展。比如,郭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诵读红色经典 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故事汇,现场的党员一起聆听先辈光荣事迹;依托陈庄社区及聚福社区两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巾帼心向党 我们跟党走”及“从小学党史,埋下红种子”硬笔书法比赛等活动。

  以文艺汇演的形式,开展巡回宣讲,让党史宣讲有声有色。泉港区成立文艺宣讲小分队,走进山村海岛、渔船渔排、少数民族村落、古民居等开展巡回宣讲。此外,用快板新编、红歌新唱等形式,演绎党史故事、红色历史,并通过抖音等载体“实地+云端”展播,有效扩大宣讲覆盖面。

  探索“互联网+党史宣讲”新模式,录制《陈平山与惠安暴动》《吴敦仁烈士传》等本地党史故事系列微宣讲,并通过抖音号、视频号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实地+云端”展播,不断扩大党史宣讲的影响力、覆盖面。

  全力办好民生事 奋力开创新局面

  如今,漫步在泉港的大街小巷,道路宽阔整洁,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市容市貌悄然改观……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泉港从细处着笔,描绘城市的温暖“底色”。

  深化文明城市(区)创建,泉港紧盯市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实施交通秩序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改造、道路破损修缮、环境卫生治理、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校园周边、校外培训机构、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整治等“8+3”专项行动,取得良好工作成效。

  结合锦绣街、祥云路、驿峰西路等多条道路建设,开展城市涝点整治工作;争取老旧小区改造补助资金3586万元;联合区镇村三级力量开展背街小巷提升整治工作,加强占道经营、堆放杂物、乱停车等问题的执法力度。今年来,累计修复路面约1.2万平方米,疏通下水管道9800米,新增3个大型交通信号灯、车位画线547个。

  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泉港在“办实事、开新局”上展现新作为,切实解决一批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企业期盼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见效。

  近日,泉港区民政局组织了7支“505”微公益志愿服务爱心小分队,分别走进辖区的101个村居,开展2021年度首批“‘505’微公益 我为群众办实事”圆梦活动,给困难群众送去爱心。

  用“微心愿”照亮“大民生”。泉港区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相结合,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持续推进“505”微公益活动进百村、办实事、暖民心。目前,征集困难群众微心愿299个,已被社会各界爱心组织、爱心人士认领223个。

  泉港区峰尾镇诚峰村留守老人郑玉珠长年患病,生活无法自理,日常生活由丈夫照顾。不久前,泉港区民政局协调资金,为其安装了“云守护”智能监控系统。这样,郑玉珠的在外务工子女便能随时在线知晓父母的生活起居。

  “十三五”期间,泉港区民政局为320户“三留守”困难家庭安装“云守护”智能监控;投入1289万元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项目,向全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等困难老年人和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发放一键呼救功能老人手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助洁、助残等上门援助服务。

  服务民生有突破。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确定“建设提升27个‘儿童之家’”“实施‘同心安居’工程”等一批办实事项目,把挂号管理的“问题清单”变为“民生答卷”。比如,“互联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项目已提供实体援助服务500人次、基础信息服务5000人次,让老年人、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多元化养老助残服务。

  同时,成立7个“访百村 进百企”法律服务团,走访30个村(社区)、30家企业,营造服务前移、亲商爱商的良好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探索行政服务“全岗通”新模式,营商环境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针对企业招工难问题,开设“智慧人社”服务平台小程序,已入驻企业270家,收集岗位5716个,达成就业意向2885人,培训企业17家1282人。

  眼下,泉港区全面开展“我为社会做好事”志愿服务集中行动、党群便民志愿服务“大集市”等各类主题志愿服务100多场,引领广大党员积极参加疫情防控、扶贫济困、环境保护、敬老爱幼等社会活动。此外,还结合镇(街)换届工作,大力实施“五大专项行动”(铸魂提神、强技蓄能、亮标立尺、通渠激活、暖心鼓劲),选派干部到招商引资、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等一线蹲苗历练,不断提升干部处理复杂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基层治理能力。

点赞(585)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