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坚持“五区战略” 实施“三城建设”


泉港宜居美城加快建设中,图为城区一角。 (张彬彬 摄)

  “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石化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人均GDP突破30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0%……”近日,泉港区第五次党代会顺利闭幕,会议明确今后五年该区奋斗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一二三四五”大突破。

  站在新起点,谋思路、定良策。未来五年,泉港将继续坚持“创新立区、主业强区、港口兴区、生态美区、和谐安区”发展战略,全力建设“绿色石化名城、现代活力港城、山海宜居美城”,加快建成经济实力更强、创新活力更足、生态环境更美、城市功能更优、幸福指数更高的新泉港,以实干实绩实效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泉港篇章。

  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打造绿色石化名城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今后五年,泉港将坚决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着力形成以千亿级石化为核心支柱,以数字产业、海洋产业、粮油食品、新材料为新兴主导,以港口物流业、现代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为配套的产业体系。

  主导产业“以量谋大、以质图强”。该区将持续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泉港提出“做足石化产业文章”的嘱托,全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通过拓展乙烯、丙烯、碳四等七条优势石化产业链,形成集产业链、价值链、科技链、循环链“四链一体”的“石化产业经济圈”,不断提升石化产业能级。大力发展精细化学品、电子化学品、制药原材料等,规划建设高端电子化学新材料基地等举措,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抢占石化高端市场。着力推动泉港海丝石化物流贸易基地和综合信息中心、石化产品交易中心、港口仓储中心等建设,抢占石化贸易、物流高端环节,做大石化贸易额度。

  基础产业“多维融合、多元并进”。该区将以一二三产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推动基础产业齐头并进。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基地型、智慧型、电商型等新业态,推动一产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大健康四大产业,依托益海嘉里等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构建关联度高的粮油产品链,完善科技成果孵化平台、培训教育基地、物联网和云服务数据信息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四大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二产领跑增长。重点打造城市经济商圈,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动三产百花齐放。

  潜力产业“壮大规模、培育龙头”。该区将着力做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三篇大文章,让潜力产业成为泉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支持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智能应用场景运用,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发展“智慧工厂”“无人经济”“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地下水封洞库储油项目建设,建设以油气化工储运为特色的深水码头泊位群,依托泉州唯一海岛行政村——惠屿村发展智能化水产养殖、深远海养殖,全面推进诚峰国家级渔港经济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发展海洋经济。以提升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水平为契机,加快建设循环经济项目,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加大对高能耗、高排放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建设绿色低碳的工业体系、能源体系、建筑体系和交通网络,发展绿色经济。

  扩容要素供给通道
  打造现代活力港城

  为全力构建更具活力的泉港,今后五年,该区将以科技创新增进发展内能,以深化改革增创发展优势,以对外开放增强发展后劲。

  科技创新城市赖之以兴、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泉港将以科技创新催生动力,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增量扩面”行动计划,提升新型研发机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等创新孵化研发能力与管理水平,引进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产业紧缺高层次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标准推进泉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电子化学新材料基地建设,推动“一室两院四中心”、泉港石化科技众创园等创新载体开放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清源创新实验室“催化科学与技术”等5个创新中心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发展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小额贷款等金融创新,实施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提升领航计划。

  深化改革是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该区将以深化改革激发潜能,重点围绕产业优化、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风险防控等领域先行先试,巩固提升“救急难”“区管校聘”等国字号改革试点特色品牌,探索“零地招商”泉港模式,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建立健全“马上办、邮递办、掌上办”“互联网+政务”常态化机制,实现更多事项“秒批秒办”,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创优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动能,实施国有企业集聚发展战略,抓好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高“政企直通车”服务效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因势而谋、应时而动,该区准确理解把握“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战略重要内涵,以对外开放拓展空间,打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高标准建设开放合作平台,深入推进海丝石化核心区建设,推进码头仓储项目建设、物流园项目和公共航道建设,提升港航物贸能级。依托民营经济牌,打好新侨牌,鼓励通过境外并购、联合投资等方式“走出去”,高质量推动外资外贸发展。发挥对台直航优势,高水平探索两岸融合路径,围绕台湾石油化工、生物科技、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加大对台精准招商引资和台湾人才引进力度,拓展两地“三同文化”交流融合的新形式,助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拓展人气集聚空间
  打造山海宜居美城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后五年,泉港将突出山海互融的地理优势,以集聚人气为重点,统筹推进国土空间布局,加速引导群众向城区中心聚拢,力争建成区面积扩大至2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至60%,全力打造宜居乐业、集聚人气的城市。

  在城市建设方面,该区将继续实施“东拓南进、沿湾向海”战略,推动主城区向峰尾、后龙、前黄延伸拓展,建设主城区到高速路口和高铁站的便捷快速通道,推动城市治理向精细化转型,以更高标准规划城市建设。在乡村建设方面,该区坚持乡村振兴与产城融合双轮驱动,将推动南埔高铁特色小镇、界山小城镇、涂岭森林康养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加大建设一批“一村一品”特色村。在聚人气方面,该区将围绕“留住本地人和吸引外地人”两个课题,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兴办种植养殖型、加工增值型、劳动密集型等经济实体,扶持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和非遗传承人等,让农民“有事做、能发展”,让农村建设留得住人。引导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提升,引导更多企业在本地建设职工房,留住企业人才,让外来人口“来泉港工作、在泉港生活”,成为新泉港人。

  每逢夏季,绿意盎然、鲜花盛开的锦绣公园、植物园、湿地公园等地,总是吸引众多群众前来休闲散步、健身娱乐,这是泉港近年来优化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具体体现。今后,该区将持续突出系统治理,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碧海”工程。强化常态监管,全面从严压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加快生态廊道和生态体验区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梯次建设“绿盈乡村”,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勾勒生态环保新画卷。

  绘就美好生活新愿景,泉港将在“劳有厚得、教有优育、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弱有众扶”等5项民生目标上出实招。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实施高级人才、城镇职工、农村居民、特殊群体、退休人员“五大群体增收计划”。支持福大石化学院等一流高校建设,推动泉港职专与黎明大学等联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三医联动”向“全联”“深动”发展,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拓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为提升城市品牌美誉度,打造乡韵文脉新名片,泉港将集中推出一批科普类、“微改革”类等宣传报道,主动走出去宣介泉港,发出好声音,深化“泉港是美丽家乡”共识。巩固全国文明城市、省级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深化移风易俗、村民自治等工作,从里到外提升泉港内涵,在文明创建中彰显好形象。以发展海丝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康养度假旅游和红色旅游为重点,努力打造海盐文化小镇、东张油画村等精品旅游点,在文旅融合中展现好风采。
  同时泉港将加强重大风险防控,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探索群防群治队伍参与社会治理的激励机制,坚守安全生产底线,筑牢和谐稳定新防线。 (港轩)

点赞(634)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