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播:勤劳是乡村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在泉港许多乡村里,分布着一些来料加工企业,厂子不大,员工不多,但是,村里人辛勤“弹奏”出的机台声,也许是当下我们乡村里最和谐的音符。
正文:泉港区后龙镇后墘村是一个只有三千多人的村子,走进这里,耳边不时响起机台的马达声,这是村里一些来料加工企业忙碌生产的声音。
在梅琳包袋厂里,来这里上班的全部是周边村的女工,七八十号人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里老小,享受着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家庭的温馨。
同期声:后龙镇后墘村村民 刘勇玉“以前在广东(上班),后来回家就到这里面(上班),因为小孩子在家里面上学,也比较方便,既能照顾到小孩,又能赚一点钱,主要是这里比较稳定,一年到头都有事做。”
梅琳包袋厂厂长刘平辉,是一名早年在外打工的返乡创业者,十几年的打工经历,让他特别渴望家的温馨,积攒够了技术、人脉和资金,刘平辉在2011年回乡创建了包袋厂。虽然利润不高,但是,有乡亲们的帮衬,有家庭做依靠,事业再困难总会找到办法,特别是看到一大帮老大娘也能在自己的厂里打一份工有一份收入,他觉得很满足。
同期声:梅琳包袋厂厂长 刘平辉“对这方面感触比较深,我们经常听到说,家里有老人,儿女拿几百块有些为难,她自己过来这边工作,再怎么样,工资都有一千八百块,有时候两千块钱都有。不一定,如果时间多一点就有一两千块,如果少一点大概就几百块,始终比别人拿给她要轻松、好很多,所以这些老人都很开心,这方面是最大的一个心得。”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很重要,只有形成了人人勤劳致富的氛围,“美丽乡村”才更有活力。后龙镇在推进“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的时候,就特别注意以项目建设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在土坑村历史文化名村项目建设中,建筑工人基本上是村里的中老年人。
同期声:后龙镇镇长 张燕婷“我镇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因村施策’,一方面,鼓励上西、土坑、栖霞等有条件的村(居)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后墘、后田、割山等村引进鞋服加工、电子零件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40、50群体创造大量就业增收机会。”
宁静的乡村因为忙碌有了活力,勤劳的村民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美丽的风景,这样的“美丽乡村”肯定人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