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查研究中汲取“向下”力量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要在调查研究中学会“向下扎根”,做到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儿往下使,与人民群众想在一块、干在一起、打成一片,不断“向下”汲取群众力量、人民智慧,让调查研究真正“调”出成效、“研”有成果。

走好群众路线,眼睛往下看。调研最重要的就是能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和人民群众“聊家常”“套近乎”,在“家长里短”中掌握真情况、了解真问题。“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毛泽东同志关于调查研究的告诫,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反观有的干部出去调研“端着官架子”,对基层要求这要求那,吩咐这吩咐那,挑三拣四、颐指气使,大搞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钦差”式调研,“官帽”摆得高,情况掌握得少。俗话说“骡子大能架辕,人架子大不值钱”,有本事的人往往“没脾气”,端架子的人往往“没底气”,放下“官架子”,才更有“为民服务”的样子。保持“眼睛向下”的情怀,坚持“眼睛向下”的方法,才能拉近和人民群众的距离,只有走进家门,与人民群众一对一、面对面地“唠家常”,让大家敢说真话、愿道实情,才能真正把情况摸清楚、把问题搞明白,做受群众欢迎,暖人民心窝的人民公仆。

突出实践导向,身子往下沉。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人民是最高明的老师。党员干部要实实在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接地气,通下情。为解决兰考“三害”问题,焦裕禄同志带领调查队跋涉2500多公里,深入120个大队进行调查研究,亲自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最终让二十多万亩盐碱地变为良田。焦裕禄同志治沙的经历告诉我们搞调查研究要下真功夫,不能搞花架子。反观现在有的干部到基层调研,习惯于“隔着玻璃看,坐着轮子转”,只看“高楼大厦”不看“背阴胡同”,脚下不沾泥土,额头不流汗水,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吊在半空。要明白,调研不能“人到心不到”“腿动心不动”,更不能为下基层而下基层,而是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开展调研,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真心实意问计于民。要开展设身处地式调研,扑下身子直奔问题直面矛盾,深下去调查、沉下去研究,“蹲下去看蚂蚁”,把问题掰开揉碎、研机析理,以“第一视角”体验群众生活,真正与群众感同身受。

狠抓落实成效,力气往下使。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调研就是要“调”以务实、“研”以致用。调查研究工作,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看有没有落实,有没有落到推动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上来。现在却有一种“软落实”“假调研”现象,值得我们注意。有的调研,看起来方案制定了、点也看了、会也开了,但是就是久久不见成效,雷声大雨点小,或者看似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则雨过地皮湿,人民群众得不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最后一片冷冷清清、一地鸡毛,还有的调研表态多调门高,搞形式走过场,作风漂浮、脱离实际。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实干厚底子、虚功没面子,要多用“四不两直”调研方法,拿出足够时间,走田间地埂、查车站码头、蹲街道社区、访乡村百姓,多到群众意见多、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与群众直接交流沟通,了解真实情况、听取真实意见、做出真实判断,特别是对核心问题、主要矛盾要揪住不放、刨根问底,把问题谈深谈透谈彻底、把情况摸清摸准摸全面,把对策提好提实提科学,切实把调查研究的过程变成听民意、察民情、集民智、聚民心的过程,努力使各项决策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群众期待。

(作者单位:泉州市泉港区委组织部

点赞(579)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