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泉港区设立“人才银行” 开启引才、储才、育才、用才、评才、奖才等一体运作新模式

近日,泉州市泉港区举行“人才银行”暨泉港人才回归行动启动仪式。来自国内外近百名博士、专家教授、企业高管等高层次人才入储“人才银行”,标志着泉港区从此开启引才、储才、育才、用才、评才、奖才等一体贯通、协调运作的人才工作新模式。

广纳优储,“人才银行”汇智潮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泉港“人才银行”架构引起了人才和企业的关注。据了解,“人才银行”架构是泉港区创新打造的集成式、智能化、便捷型的人才集聚平台,实行人才库、政策库、需求库“三库贯通、一体运作”机制。人才库收录入库人才个人信息及最新科技成果;政策库收录涵盖医疗、住房、交通等领域现行省、市惠才惠企政策;需求库收录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依托AI智能算法和大数据模型,实现人才、政策、项目精准对接、智能适配。“我常年在外,少有渠道能帮助到家乡发展。以后在手机点一点,通过‘人才银行’就能收到来自家乡企业的邀请,我们研究成果就可以在家乡落地转化。”在外博士肖美添表示。

据悉,“人才银行”实行储值管理方式,划分基础值、贡献值、资历值。基础值按照人才所属不同层次一次性赋值;贡献值根据人才技术水平、荣誉奖项、工作业绩累加赋值;资历值根据人才为泉港提供服务的年限赋值,人才可凭储值在泉港支取“红利”。累积储值高的,优先享受政治待遇、研修资源、项目支持等权益待遇;同时,储值还可在线上“储值支取中心”或线下“人才之家”等网点获取免费家政服务、免费健康体检、联盟商家折扣等福利。

启动仪式现场。陈晓龙摄

献策助力,“寿乡博士”谋创新

为更好搭建泉港籍在外博士了解家乡、回报桑梓的桥梁纽带,活动邀请了78名泉港籍博士返乡座谈交流、论坛说道、项目对接、入企会诊。

“这里生活很便捷,人才政策很友好,产业发展更是不断提质升级!”暨南大学新闻学博士、缅甸福星孔子课堂中方院长吴维忠分享了自己与家乡泉港的故事,呼吁更多青年才俊来港创业,为理想打拼、为家乡奉献。

为进一步让人才了解家乡、服务家乡,活动为每位博士发放了含有人才政策折页、创新成果汇编和企业需求汇总的“大礼包”。界山镇柯超珍是福州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她认真翻阅人才政策汇编:“我在外地读书十多年,对家乡的发展真是了解不够,这次回来参加活动才发现,家乡对我们人才的保障有这么多优惠政策。”

此外,活动还为21个“博士之家”、10个“博士村(社区)”、2个“博士镇”颁发了荣誉牌匾。

泉港区“博士村(社区)”颁奖仪式。陈晓龙摄


赋能兴业,“科技副总”助发展

活动中,泉港区首批10名“科技副总”与泉州市承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洋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集中签约。

签约仪式后,博士们将按照工业领域、卫健领域、文化教育、乡村振兴等不同行业分组进入泉港区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和医院学校进行考察调研、现场指导,把前沿的研究、实用的技术、科学的方法、宝贵的经验带到生产车间、基层一线。“泉港发展进步飞快、日新月异,我也不能掉队。作为佑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我将全力投身企业技术攻关,为企业技术创新、产业转型贡献一份力量。”清源创新实验室博士后齐兆洋表示。

现场参观。陈东阳摄

据悉,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泉港区出台《泉港区企业“科技副总”选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定期招募意向到泉港服务的高层次人才,按照石化产业、高新技术、海洋渔业等不同领域建立专家台账。同时,向企业发放《“科技副总”需求情况表》,建立涵盖突破关键技术、引进合作项目、优化研发体系等方面需求清单,引导人才通过技术顾问、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与企业建立为期2年的新型合作关系,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创新动能持续激发。

如今,泉港初步形成了以石化产业为支柱,新材料、粮油食品、文体旅游等多元产业齐头并进的“1 N”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石化园区11年蝉联全国化工园区20强。

“泉港这片热土已经迎来了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泉港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凤翔表示,当前,泉港正站在千亿强区再出发的新起点,在现有“一室两院四中心”科研平台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奋力建设以绿色低碳、石化新材料创新业态为支撑的凤安精化科技开创园区,以科技研发、项目孵化创新生态为支撑的清源实验研发孵化园区,以智能办公、维修保障创新生态为支撑的祥云装备维保创新园区。(郑正秋 林芬 林智文)


点赞(375)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