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北头】后龙港的“抗日地下交通船”

  后龙港是当年惠安县繁荣的小渔港,经常有商船往来于莆田、湄洲、闽南乃至广东、浙江等全国各地大小港口。民国初年“三陈”地区(田里、割山、岭脚村等)的陈姓族裔为了拓展海运经商,发家致富,发动各村族人集资建起了“后龙港街”,来自山东、江浙等地的豆饼船、运粮船,以及汕头、厦门和泉州的商船云集于此,加上本地的渡船和小渔船,后龙港街兴盛一时。

  1945年春,惠安县委特派员刘祖丕上调特委机关后,被派往湄洲岛,在“福建和平救国军”第一路军第2大队第2中队里任指导员,中队长是张国强(中共党员)。刘祖丕通过接替他担任特派员的陈纯元, 在后龙港物色一条木帆船作为联络交通船。陈纯元胞妹陈纯珠与渔行伙计陈细发是同学关系,她找到陈细发,让他帮忙物色一条船员可靠的船只作为地下党联络船,接送地下党的同志往返于后龙港与湄洲岛。陈细发是党进行秘密革命活动的积极分子,觉悟很高。日本飞机轰炸峰尾,加深了他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找到了渡船船主陈妹仔说明来意。陈妹仔也是革命积极分子,满口答应帮忙。随后,陈妹仔用运载渔货的渡船把特派员刘祖丕安全送到湄洲岛。

  刘祖丕留在特委任职期间,惠安的地下党工作由陈纯元接替负责。此时,粘文华同志(9号)代表省委、特委,要到湄洲找刘祖丕,并通过刘祖丕找隐蔽在部队的负责人张伯亭(庭),传达省委、特委要求把部队撤回大陆的命令,准备从后龙港或南庄登陆,经三朱、涂岭、三坪、岭北进入仙游山区。后因事拖延,发生“湄洲事件”而未果。粘文华往返湄洲岛,就是乘坐陈妹仔的渡船。

  闽中特委在海上活动期间,革命同志多次往返于后龙港与湄洲岛之间,作为联络船船主的陈妹仔及其儿子陈文珠、陈文碧,一直承担着接送的任务。因为对革命有贡献,解放后,后龙港的这艘不起眼的木帆船,被政府定为“地下交通船”。


来源:《红色记忆——泉港革命史通览》

点赞(396)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