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一位古稀老人的南音之缘,盼南音悠悠后继有人~

  暮年老者与南音的不解之缘

  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泉港人,曾经也是一位教师,从小的耳濡目染,在他心里埋下了热爱南音的种子,他便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颜财法。

  丝音缭绕、弦管唱和。位于前黄镇三朱下宝自然村的颜财法家中,时常会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和乐器演奏声。



  眼前这位正在认真吹着洞箫的老者便是颜财法,今年70高龄的他,从艺已经47年了。


  颜财法说,其祖父颜清贵于1949年逝世时留下南曲簿(工人谱,毛笔手抄本)一本和南音演唱拍板一副。生前传承给父亲颜龙宗和母亲程产象,随后传承于他,从此他便与南音结缘。

  颜财法:“我是2002年去泉州的时候,开始对南音的学习研究,后来我到三朱村的时候,是泉港区挂牌三朱学校的培训基地,我才正式开始教南音。”


  除了弹奏乐器,制作乐器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说,做乐器需要悟性,学会做很容易,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那就需要数十年的经验积累。一刀一锉,一弦一木,从设计、选料、劈毛坯、雕琴身、粘面板、装配件等20多道程序,都是颜财法一人独立完成。

  颜财法:“因为南音有顶四管,有琵琶、洞箫,还有三弦、二弦,我想如果乐器坏了怎么办,就要自己来做。怎么做?到泉州买乐器先拆掉,再来拼装,拼装后再买书(来看),比如二弦有二弦的书,琵琶有琵琶的书,洞箫有洞箫的书,感觉最难的是洞箫,我就坚持下来。”


  闲暇时,颜财法常常自弹自唱,他的背后没有华丽的舞台,但古朴幽雅的南音声中,老人微绽的笑颜,浅斟低唱了心底的坚守;手中的乐器,演奏着南音的韵味。


  悠悠南音后继有人

  除了对南音的痴迷和敬仰,退休后,颜财法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守护与传承的责任让他开始踏上免费教学的道路。

  退休后,有件事一直系在颜财法的心头:南音虽然贵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却离下一代越来越远了。

  颜财法:“因为这个非物质文化非常受国家的重视,在泉港这几年开展得很不错,所以我在想,如果没有培养小学生、小孩子,我们就会断层。要想一想怎么样将小孩子培养好,来传承。”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颜财法的孙女许静雯自小看爷爷的自弹自唱,慢慢爱上了南音。这不,前段时间放寒假,她又有时间跟着爷爷在家中学习琵琶。

  孙女 许静雯:“以前都是爷爷自己在家里自己弹自己唱,我看到爷爷弹唱,就喜欢上学南音。琵琶弹了三年。”


  自古严师出高徒,虽说是自己的亲孙女,可颜财法对孩子的教学十分严格,这也让许静雯更加坚定学习、传承南音的道路。

  孙女 许静雯:“弹错了、唱错了爷爷都会叫我去罚站,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了做事要认真,不能粗心。接下来我会更加刻苦地学习南音,把南音一直传承下去。”

  颜财法:“我自己家中的孙女,我们经常在这里演唱,因为她得到我的影响,看我拉,她会拉二弦,我在弹,她也会弹琵琶,我对她的要求是勤学苦练,要贵在坚持。”


  许静雯只是颜财法的学生之一,十几年来,颜财法陆陆续续免费教学了近百名学生,其中不乏有老、青、幼三代。除了自己的家,颜财法还在文化中心和文化馆等成立教学场所,让更多南音的爱好者互相交流、学习。

  颜财法:“第一是(区)文化中心,我们还要设立一个乐器组和演唱组,春节或者节日的时候,我就把这些人都带过去,有三种年龄段,儿童还有年轻人还有老人。把学得好的、年轻的学生送去泉州学习。上个学期三朱学校的小学和初中部整合起来,成立一个文化宫,现在学生在里面学,一个星期他们学两节课,到周末在(区)文化中心的三楼去培训,参加各级开展的活动。这样我们下一代或者老人、年轻人配合起来,进步会比较快。”


  气、喜、忍。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三点是颜财法对自己的要求。

  颜财法:“对我本人要求有三个字:气、喜、忍。很生气时你就要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然后去化解,给他们空间,最后就要忍下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机会。还有一个是我们也和家长交流,家长要重视。要把学生培养好,要得到家长的支持。”


  一首曲子、一把乐器、一壶老茶,颜财法说,如今的生活平淡而又不平凡,在守护与传承南音文化的道路上,他将做一盏哪怕微弱,却一直会亮起的灯,照亮每一位莘莘学子的求学道路。

点赞(159)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