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尾娘子:用勤劳的双手,织出幸福的彩虹~

  在峰尾渔村的海边,最常见的风景是—顶顶堆积得如座座小山的渔网,最精彩的风景就是看渔家女们织网。海的那边,是帆影点点紧撒网,海的这边,是忙着织网的渔家女。

  陈爱娥是娇小的“峰尾娘子”,第一次见到她,我们很难和泉州市首届创业女性提名奖获得者对得上号。这位峰尾诚峰渔村长大的渔家女,从小在渔网堆里长大,对渔网有着深厚的感情。



  成家立业后,她组织几个姐妹组成了家庭式的渔网作坊,无怨无悔地成为了前线捕鱼生产船队的娘子军队伍。

  渔丰渔网厂厂长 陈爱娥:“辛苦肯定是有的,当时也是从家庭作访开始做起的,当时是几个工人。”


  织网时的苦与乐,唯有织网者深深体会得到。织网的关键在于“勤”:—是心勤,即早起晚睡,全心扑在网上,容不得懒惰。二是手勤,讲究的是巧与快。在梭线的配合之间,耐得住循环往复的织网工作,是渔家女最令人敬佩的地方。

  渔丰渔网厂厂长 陈爱娥:“一个是沿海地区产品的需求,二也是说想带动这些农村妇女,增加一个家庭收入,因为我们这边海边上一辈的人都有这种织网的手艺,这种也是一种地方的资源。”


  刚开始,渔网厂只在福建沿海地区进行销售,那时工人少,订单销售也不多,姐妹们只能守着一手好手艺赚点零钱补贴家用。对此,陈爱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地里研究起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门道:销售学。她依靠峰尾船员的宣传推介,逐步建立起了一条销售渠道。

  渔丰渔网厂厂长 陈爱娥:“我们福建沿海地区和东南亚都有销售,主要是销到福建沿海地区。”


  有技术有订单,这位“峰尾娘子”的眼界看得更远了,她一不做二不休,成立了渔丰渔网厂,建立起了一套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并组织技术能手研究攻关生产高质量的渔网,2013年8月,她的“渔网具制作技艺”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渔丰渔网厂厂长 陈爱娥:这个家庭就很支持的,因为这个是一个地方的特殊产业,这个织网也是我们峰尾的一种特色,上一辈人很多从小都会织网,所以这个是传承一种手工,也是一种工艺传承。”


  金梭飞,银线穿,渔家姑娘飞梭走线。现在,她的渔网厂成为了“妇女创业基地”、“峰尾镇女儿户就业保障基地”,还为“泉港区关爱妇女儿童发展基金”认捐做贡献,陈爱娥和姐妹们用勤劳的双手织出了幸福的彩虹。


点赞(1109)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