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20年·百村行】凤翔篇:凤翔于野,幸福于心!

  20年,对于一个人、一个村庄,能发生哪些变化,留下哪些记忆?也许,说也说不完。对于南埔镇凤翔村的八零后刘亚虹来说,脚下的这些变化,她看得一清二楚。




  每天清晨,在南埔镇凤翔村的田野公园凉亭里,阵阵稚嫩的童声,把村子早早地唤醒。刘亚虹作为村里一家幼儿园的“孩子王”,她喜欢带着孩子们走进田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就如她小时候的记忆一样。


  南埔镇凤翔村村民 刘亚虹:“小时候记得经常跟爷爷奶奶来到田里,帮忙一起灌溉农田,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常(见到的)那种,爷爷奶奶两边提水,我在中间拿着一根竹竿,帮忙一起把水提到农田里;经常去田里帮忙拔花生,摘菜;记得以前农田都是一片绿油油的,非常美丽。”


  刘亚虹是凤翔村文坂自然村人,从小到大,这些田埂路就是她和伙伴们的游乐场,歪歪扭扭的“螃蟹路”经常让她们不是摔倒就是迷路,但是,每一条小溪、每一朵野花,都悄悄地藏进了她们的日记里。


  南埔镇凤翔村村民 刘亚虹:“长大之后出去外面读书,回来发现我们的家乡到处(抛荒),农田被抛荒了很多,到处杂草丛生,小溪的溪水也没像以前一样清澈了,感觉对家乡变得陌生了,心里不免有些遗憾。”

  刘亚虹心中的遗憾,何尝不是凤翔人的期盼呢!2015年开始,凤翔村人对千亩耕田进行整体改造提升,一个覆盖全村的田野公园一天天展现在大家眼前,污水横流的黑色溪流变清澈了,杂草丛生的耕地也有重新绿油油起来,就连田埂也成为了一道景观。


  凤翔村村民 陈万友:“凤翔村对耕地都非常保护,我每天都在这边砌,砌的(石料)比我们以前盖房子的(石料)更好,砌得非常漂亮,保护这些耕地。”


  对于凤翔人来说,保护与传承同样重要,一座村子的发展,关键是要衡量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就像凤翔人在建设田野公园的时候,最在意的是不变,在提升耕地基础设施中,他们甚至很少使用水泥,目的就是为了尽量保持公园的原生态。而对于传承了几百年的田头寿面来说,凤翔人这20年一直在变。


  南埔镇凤翔村村委会主任 陈泉森:“我们凤翔村面线是属于老品牌,以前是几个老人家做,销售不是很好,但是质量还算可以,今天做,明天挑出去卖。”


  寿面是泉港人的传统食材,凤翔村的寿面有着“田头寿面不变色”的美誉,但是,随着本地面粉的销声匿迹,田头寿面的质量和口感逐年下降,没有了销路,传统产业也似乎走到了尽头。

  南埔镇凤翔村村委会主任 陈泉森:“到2015年,我们开始从村里面成立农村合作社,农村合作社成立后,我们统一给他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当村里重新竖起了“田头寿面”的大旗以后,刘玉聪又重新操起了面线加工的老本行,这些天刚好是面线加工的好天气,他们早早就忙活起来,每天加工200来斤,很忙碌也很欢喜。


  手工面线师傅 刘玉聪:“以前面粉用小麦碾起来做,品质比较差,现在都从外省运来的面粉做面线,销量也好了,一天做一两百斤。”


  忙活的村子最美丽,凤翔村人在辛勤耕耘着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傍晚时分,田野公园的各个角落里,有宁静也有嬉闹,这份恬静给予凤翔人满满的幸福。


  南埔镇凤翔村村民 刘亚虹:“我觉得生活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家乡,可以说我现在的感受就像小时候的感觉一样,我们小时候自然的、田园的美景又回来了,我非常喜爱我们的家乡,我的家乡凤翔。”


【声明】本文为泉港区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总监制 | 泉港区融媒体中心

点赞(1156)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