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20年·百村行】主播带你探访盐田边上的少数民族!

  泉港是一座神奇的城市,讲着闽南话、头北话、顶路话的汉族、回族、蒙古族、畲族的泉港人和谐共处,共同为幸福生活努力打拼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腰街道钟厝村,听听畲族老乡的20年故事。



  记者 钟观:“一个少数民族村落,最吸引人的,当然是它长期积淀下来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今天啊,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的家乡——钟厝畲族村。”


  走进滨海而居的钟厝村,忙碌而又恬静,只要逢年过节,畲族姑娘那身漂亮的衣裳,一定是村里最美的色彩。


  记者 钟观VS山腰街道钟厝村支部委员 叶丽霞:“大家可以看一下,像她今天穿的是我们畲族特有的少数民族服饰。今天,要麻烦你带我们一起去逛逛。那走吧!”


  二十年前,和大多数泉港人一样,忙于营生的钟厝畲族人几乎一年到头难得穿上一回民族服饰,那时,大多数人在盐场晒盐,夏天晒得像非洲人,冬天包裹得像北极人。


  山腰街道钟厝村支部委员 叶丽霞:“我们从安溪善坛迁过来,不像其他地方迁移后都是开垦土地种地,我们钟厝迁过来第一件事就是围海晒盐,像这个脊梁水车,还有盐罐,就承载着我们晒盐的技术和历史。”


  如今,在钟厝村的盐技农耕馆里,每一个老物件都有一段难忘的岁月往事,这里既有着畲族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向幸福前进的印记,也有20年来他们点点滴滴的收获。


  记者 钟观VS山腰街道钟厝村支部委员 叶丽霞:“80年代是半自动化,90年代到2020年全部都用自动化来晒盐。(其实现在山腰盐场,尤其是我们钟厝这一片的盐田,也成了网红打卡地)对,现在有许多年轻人、摄影爱好者都到我们盐田这边来拍照,还有体验晒盐技术。”


  生活,不就像钟厝人晒盐一样,努力只为了让生活更加有味道。20年来,钟厝人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打拼着,他们相信畲族人的生活一定会和自己民族服饰一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记者 钟观VS山腰街道钟厝村支部委员 叶丽霞:“这是2012年我们建的畲族文化馆,展示的这些服饰,是为了让年轻人传承我们畲族服饰文化。”


  20年来,富裕起来的钟厝人舍不得铺张浪费,他们在用心地整理传承着本民族的文化,因为他们相信,只有文化基因,民族事业才会更加灿烂。


  山腰街道钟厝村支部委员 叶丽霞:“我们2012年建这个畲族文化馆,是为了保护好、传承好我们畲族文化,此外,我们在每年的三月三也举行畲族文化节,有畲族特色小吃、跳竹竿舞,还有体育技能活动,像这些现在已经成了泉港区的亮点,我们会把这些亮点继续传承下去、发扬下去。”


  20年后的今天,钟厝畲族人放下了扒盐的耙子,尽情地跳起了竹竿舞,唱起了幸福的歌谣,那是他们的三月三,也是我们泉港人的迎春节。


【声明】本文为泉港区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总监制 | 泉港区融媒体中心

点赞(539)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