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党员陈庆友:真情服务群众 助力乡村振兴


  “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没想到得到这么高的评价。”谈起20多年来村级基层工作,泉港区界山镇东张村村主任、派驻玉山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陈庆友朴实地说道。

  1995年,陈庆友退伍后在村里任职;2015年,他当选为东张村村主任;2020年4月,他被派驻玉山村担任第一书记。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始终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自身工作成效的标准,全心全意带领乡亲邻里,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变着这两个村庄。

  倾心为民促和谐

  “有困难找阿友”是流传在东张村村民口中的一句话。在村民眼里,不管遇上大事小事难事苦事,找“阿友”就能解决。

  我们见到陈庆友时,他正在村口为两户人家的院前空地纠纷做调解,一户想在空地边上圈养家禽,另一户不同意。经过陈庆友耐心劝说,双方一致同意把空地用来种植花草,既美化环境,又能促进邻里和谐。

  “在群众的眼里,哪怕芝麻绿豆也不是小事,气顺了理通了,家庭才能美满、邻里才能和睦、社会才能安宁,群众才能安居乐业。”陈庆友说,初到村里任职时,经常看到村民间因矛盾产生纠纷问题,心里很是着急。

  “成立调解工作室这个想法,源于一次纠纷调解。”陈庆友回忆道。

  纠纷的起因是村民陈某驾驶二轮摩托车,不慎将另一名村民陈某萍撞伤。事故发生后,双方就赔偿问题进行了多次协商未果。因陈某母亲瘫痪在床,经济负担重,家境又比较困难,双方就赔偿金额产生分歧。

  了解情况后,陈庆友立即介入调解,主动上门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劝解。经过10多天的分别疏通和集中协商后,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赔偿协议方案,并当场签订调解协议,避免了一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发生。

  “能不能建立一个能让当事人诉说情结、讲心里话的地方?这样既可以让群众第一时间找到调解人,还可以提高调解的效率。”事情过后,陈庆友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说干就干,2016年1月,“阿友人民调解工作室”——这个全市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村级调解室成立了。

  “调解室成立之初,家里人很不理解,觉得既辛苦,又容易得罪人。”陈庆友直言不讳地说起当初成立调解室时家人的顾虑。但话锋一转,他又笑着说道:“我是一名村干部、更是一名党员,能为群众多办点实事、多解决一件矛盾纠纷,就是我最开心的事。”

  时至今日,这个村级调解室已成立5年多,陈庆友依然坚守初心,用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不断化解着一件又一件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已累计调解纠纷400多起,成功率达100%,东张村也成为“零信访”和“零上访”村。

  担当作为谋发展

  清澈的龙马溪穿村而过,上千亩蔬菜大棚里瓜果飘香,整洁干净的村道铺展开来……如今的东张村犹如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和20多年前一片荒凉、交通闭塞、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景象截然相反。

  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陈庆友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2012年,陈庆友在村干部的支持下,着力推进东张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群众参与、项目运作、分步实施的原则,几年来累计争取各级补助和乡贤企业家捐资上千万元。

  为了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陈庆友和村支书一起带领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把村内1200亩盐碱地流转承包给利农有限公司,建成东张村水培蔬菜示范片区,村民每年可增加收入2000多元。

  村民收入增加了,优美的田园风光也逐渐成为了东张村的美丽名片。而作为远近闻名的华侨村,隐藏在村里30多幢别致的南洋楼,却在历史的尘埃中“沉睡”着。“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些南洋楼”成了陈庆友的又一件心头事。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陈庆友说服家人,带头把自家南洋楼捐了出来,建成乡村文化记忆馆和侨史馆。在他的带动下,东张村的侨眷们纷纷把自家的南洋楼无偿捐出来。经过修缮改造,这些南洋楼如今已成为村里一道旅游特色风景线,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近年来,在陈庆友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东张村还引进了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引导村内企业建设果蔬包装收储、物流配送中心等农业配套项目,将农业产业链条由种养延伸到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形成产业体系。

  如今,东张村已初步形成现代农业、工业、乡村旅游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乡村示范村”“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2020年,东张村全村实现生产总值2.8亿元,村集体收入6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6万元。

  尽责实干传帮带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这些耳熟能详的乡村俗语,是老百姓对村干部的热切期盼。为响应泉港区“跨村联带”这一创举,2020年4月,陈庆友挂职担任玉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如何实现以强带弱,找准“病根”,拔掉“穷根”,改变玉山村集体经济薄弱、班子软弱涣散的现状,共同实现乡村振兴,是陈庆友到玉山村任职时最强烈的念头。

  在多方考察后,陈庆友结合东张村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为玉山村规划了“造血式”发展的新思路,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促进本村群众就业创收,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为了让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陈庆友带领党总支在玉山村成立了蜜蜂、黑山羊、龙眼等3个养殖合作社,扶持贫困户发展农业、养殖业、经营业等产业,增强自我造血能力。6名困难群众在村党支部牵线下,以劳动力、资金入股形式,与村里养殖户共同养殖黑山羊100多头、蜜蜂1200多箱,每月可增收1500元左右。

  同时,村里还成立了东玉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在带动村里闲置劳动力实现就业的同时,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

  不仅如此,陈庆友和玉山村“两委”还通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增加农业合作社创收项目、引导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到东张村企业就业等措施,帮助玉山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从8000元突破到1.2万元。

  可持续创业增收、剩余劳动力转移、全新就业扶贫机制,在陈庆友的带领下,“造血式”脱贫让玉山村焕发着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把一桩桩一件件好事、小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玉山村村民都把陈庆友当作自家人一样对待和尊敬。2020年,玉山村摆脱了市级“薄弱村”帽子,成为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村集体收入也从2019年的7.5万元增加到21.3万元。2021年,陈庆友被评为“泉港区优秀共产党员”。

  面对荣誉,陈庆友说:“我在村主任和第一书记的岗位上收获了很多,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今后无论在哪里,我都会怀着为人民服务的真情,用实际行动帮助群众,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

  (陈嘉炜 林弘梫 王楚亮)

点赞(634)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