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里的饮食多样,营养全面
敬老院像家一样,可以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
泉港区因依山傍海,宜居宜业,被称为中国的长寿之乡。全区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6万多人,占全区户籍人口超过14%,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8000多人。因失能、失独、高龄、空巢、留守老人不断增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大,“多元化”养老服务极为迫切。为加快养老事业发展,为老年人基本生活和健康养老提供服务,泉港区创新乡镇敬老院建设运营管理模式,解决老年人多样式、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近日,记者来到泉港区乡镇敬老院走访。
护理员犹如子女
敬老院像家一样
2018年9月份开始运营的“龙人·伍心家园”山腰街道敬老院里共住着140多名老人,因为对老人细心照料,该敬老院曾被评为“五星级养老院”。
今年89岁的叶阿婆是泉港人,因为孩子们都在外省生活,不放心老人自己一人独居。听说该敬老院办得不错后,叶阿婆的孙子就带她住了进来。住进来后,叶阿婆整个人开心了不少,叶阿婆说,敬老院的护理员待她如母亲,而且院里的饮食多样,营养全面。加上在敬老院能进行康复治疗,如今她的颈椎炎、腰椎炎都好转了不少。
在敬老院住得舒心,很多老人就把敬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环境,82岁的陈荣妹就是其中的一员。陈阿婆是个爱花的人,之前曾在自己家中种了很多花,后来房子被拆迁后,陈阿婆就住了进来, 并把家中的木柜、花草都带了过来。除了种花外,陈阿婆还会在院里种木瓜、丝瓜。为了防止浪费水,陈阿婆还会接空调排出的水来浇花、拖地。每天拖拖地板、种种花,陈阿婆就喜欢这样的养老生活。
该敬老院相关负责人洪女士说,老人在敬老院住得舒心,除了细心的护理外,也有赖于志愿者的热心帮忙。敬老院开业的第一个月里,就有一支志愿者团队主动联系他们,表示愿意过来帮老人理发,这支志愿者团队从2018年起一直坚持到现在,如今每个月至少过来一次为老人理发,因为他们贴心的服务,敬老院的爷爷奶奶都只愿意让志愿者理发。
盘活乡镇敬老院
推行规模化运作
记者所走访的山腰街道“龙人·伍心家园”敬老院,正是泉港区民政局推行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连锁化运营的典型案例。据了解,通过引进专业养老服务团队,签订《泉港区乡镇(街道)敬老院养老服务经营协议书》,泉港区民政局将已通过房屋安全鉴定和消防安全设施鉴定的6所乡镇敬老院免费委托给“龙人·伍心家园”经营。以公建民营的运作方式,对6所乡镇敬老院采取连锁化运营,这既盘活乡镇敬老院资源,又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除了推行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连锁化运营,泉港区民政局还推行“一体多样”规模化运作及“志愿平台”社会化运行。该局将乡镇的敬老院打造成集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康复护理、医疗保健为一体的养老家园;在聚福社区、锦塔社区、锦祥社区、陈庄社区、普安村等5个社区(村)精心建设了夕阳红康乐服务站。同时,该局还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在泉港区中心敬老院设立泉港区老年大学分校,建立区级助老志愿者队伍、镇级助老志愿者队伍共8支,“夕阳红”康乐服务志愿队伍10支,开展理发、洗衣、做饭、清洁、文体娱乐活动等各种敬老爱老活动达360多场次,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制定出补贴制度
提高特困供养率
除了用心打造养老服务机构,为了让老人能安心入住,泉港区民政局还制定了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补贴制度。办理入住养老服务机构手续、签订养老服务协议、入住期满一个月的60周岁以上泉港籍老年人,生活完全自理的每人每月补贴500元,半护理的每人每月补贴750元,全护理的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
在保障供养方面,优先安排有集中供养需求、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和石化安征迁涉迁困难老人,特困集中供养率达到100%。每年发放约600万元用于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确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已累计投入36万元购买社会服务,开展特困人员养老服务需求摸底工作,建立特困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提高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