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播: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经过匠人一番周密的构思和精雕细琢,摇身一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今天的《匠心独艺》工艺美术人才系列报道,我们走进一位用心灵和感悟赋予石头鲜活生命的石雕工匠——何向阳。
同期声:石雕工匠 何向阳“渔舟唱晚这件作品,这个名字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他表达了夕阳西下,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利用石头的天然纹理,来表达主人翁的身体动态和服饰,其中脸部的表情,悠然自得,充满丰收的喜悦情景。”
一来到何向阳的工作室,他便兴奋地介绍起这件作品,这是他第一次参赛,得奖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同期声:石雕工匠 何向阳“这件作品今年参加了第十一届莆田工艺品博览会获得金奖,然后这件作品还(将)参加十月份的文博会。”
何向阳,70年代出生的一名普通群众,从小喜欢涂鸦,在高中时,和石头打起了交道,开始学习雕刻。
同期声:石雕工匠 何向阳“因为以前对画画很感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上了洛阳五中的石雕学校,那毕业以后到现在,一干就干了二十几年。”
何向阳告诉记者,一尊石雕作品的完成,简单的需要几天,复杂的需要几个月,有些做工精细的甚至更久。当拿到一块石头时,首先要用心去观察,依据石头现有的样子,去进行灵感创作,当脑中有了大致的形状后,再画到图纸上,最后用刻刀将静止的石头雕刻出动感来,并需要不停地调整,直至神似为止。
同期声:石雕工匠 何向阳“应该是说脸部的刻画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呢,我们不是有个成语叫相由心生,你心里面想什么,要从脸部上面表达出来,一件作品对他脸部的刻画,来阐述他的内心情感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
脸部的刻画是最难的,而何向阳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他细腻的心思和巧妙的雕工,细看他的每一件作品,栩栩如生、姿态各异而不逾矩。
在和何向阳的交谈中,他说的最多的就是灵感,而灵感不仅要来自于生活,更要不停地学习,四十不惑的何向阳,在今年报名江南大学的网络教育,用知识充实自己,为创作出巧夺天工的作品沉淀自己。
同期声:石雕工匠 何向阳“做石雕是一件比较累人的活儿,比如说噪音很大,灰尘又很大,整天干的还是重体力的活,不过话说回来,一旦创作出一件好的作品,再苦再累我心里也觉得值得。”
多年来的石雕人生,这其中的艰辛曲折,只有何向阳知道,但是他愈挫愈勇,因为他认为“工匠精神”是传承、创新、专注、崇善和精艺,这才是每一名工匠人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