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播:扶贫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贫困户庄淑萍的脱贫之路正是泉港区政协通过政策激励、项目扶持,创造良好的脱贫环境,帮助她找到自力更生的好路子。
明亮的客厅,整齐的桌椅,崭新的电视,泉港区前黄镇凤安村村民庄淑琴的家显得简洁而温馨,此时的她正和婆婆坐在客厅里看着电视。也许这样的场景在许多人家中显得很普通。但眼前的这一切,庄淑琴却格外珍惜。
同期声:贫困户 庄淑琴“没装修的时候,蜈蚣(虫子)很多,现在政府帮我装修,我是非常的满足。”
庄淑琴今年65岁,早年丈夫儿子都因故去世,92岁的婆婆和正在上初中孙女跟她住在一起,她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家庭十分困难。
同期声:贫困户 庄淑琴“一家子全靠我一个人,政府安排我做保洁,为我办理低保,但是也不够。”
生活的压力一度让庄淑琴一家陷入困境,但她仍坚持着。2016年初,泉港区政协通过镇(街道)政协联络组(办事处)了解到她家庭的情况后主动给予挂钩帮扶。
同期声:前黄镇副主任科员 吴谋冻“区政协也主动挂钩这个贫困户,给她拨了一部分资金,本来的房子是没有装修的,这个资金用于给她装修。“
除了帮庄淑琴装修房子,泉港区政协还帮助她找准了“自我造血”的脱贫方向。
同期声:贫困户 庄淑琴“去年9月拿1.8万元帮我建一间鸡舍包括养鸡鸭以及饲料,让我来养殖,然后可以卖能够生活。一共养殖鸡47只,十几只鸭。养好了卖。”
同期声:前黄镇副主任科员 吴谋冻“自己有一些相对稳定的收入,解决一家子收入的问题,包括过后我们也会通过其它途经,来兜售她自己养的这些鸡鸭,解决她更多的困难。”